2003-05-11
試談理性認識的侷限
上帝全能的論辯與理性認識的侷限 (二)
文章論述/科學哲學
(接上文)

  我簡短提一下,悖論問題對於理論科學與思辨哲學的發展一直都處於核心的地位,我們可以說總是在悖論問題之後,促使理論科學與思辨哲學的重大變革,而在悖論問題之前,理論科學與思辨哲學又陷入僵滯。所以研究悖論的歷史與內涵,是個重大的論題,這個論題又直指理性自身的性質。大陸那裡對於悖論問題的研究,比台灣這裡走的遠得多,所以我也很願意討論這一類的問題。

  歷史上我們稱很多問題為悖論,可是有些是詭論,而還有一些妾身未明,因為大家對於解決那些悖論的標準與理解不同。可是不管是哪一種,它們都困惑了某一個時代,啟發了另一個時代,例如古希臘時期的芝諾悖論(Zero paradox),卻導致後世科學家與哲學家對於無限、運動、時空分割的觀念有了熱烈的討論,以現在數學與物理學的標準,雖然我們可以說我們解決了芝諾悖論,或者說芝諾悖論不再是悖論,可是沒有人會忘了這類悖論的價值。

  同樣的,在悖論的歷史中,「上帝全能悖論」(姑且先這樣稱呼)也應該是一個範例,我很同意 bridge 說的「關于羅素悖論和上文作者提出的有關上帝全能應該是兩個問題吧」,所以在文中我提到「這個論題……無法形成嚴格的悖論形式」,但是它也不是詭論,因為這個問題明確指出「全能」概念自身蘊涵矛盾,因為在語義上當我們說什麼什麼是全能的,卻又能提出它無法作什麼事情。類似的,當我們說出「無限(全能也表現為一種無限)」這一詞彙的時候,我們的理性並無法全然理解,而且「無限」概念的自我指涉會導致矛盾。

  就是在探討這類問題的影響,以及它們或它們的表現方式同樣涉及無限、無限循環與自我指涉概念的基礎上,我把上帝全能悖論與羅素悖論(集合論悖論),與最後一段暗指的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塔斯基的語義學之整體論並列起來談,也就是說「無限」爭議貫穿著這幾個悖論或定理,它們的影響在同一個層面都是極具威力的。這是我文中論述的出發點,同樣的問題如果在神學中造成一陣風波,那麼在數學與哲學界的衝擊也是巨大,而最後的目的在於闡述人們理性的侷限性,它同時表現在我們對於真理性的認識,與對於上帝性質的論證。我也需要承認,我所想要論述的是個很龐大的問題,寫個幾萬字都可能還有得討論與更深一層的研究。



  有一個可以思考的問題是:全能的概念能不能在邏輯上或語義上給再定義,再定義的結果可以避免掉後續的悖論。之前提到為了解決或避免羅素悖論(集合論悖論),數學家們給集合概念予以設限,也就是給予再定義,這種做法雖然是事後補救或事後諸葛,也有數學家認為這種做法只是取巧與無條件地排除問題罷了,可是這也是目前最被接受的做法。同樣的,後來有神學家們提供了對全能的說法:聖經從來沒有說全能是什麼都能,上帝的全能是絕對不能背乎自己。

  如果我們把這一條形式化之後,列入語義上對全能的再限定與再定義,雖然此全能已非原意的全能,可是確也可消解悖論。這種做法與數學家處理集合論悖論的做法有何不同,沒有不同,都是為了避免原本的矛盾而做的措施--必須用某種設限的方式才能讓某些概念自身不發生矛盾。這也是再次強調,我們為理性認識劃了一條界線,這條界線看似人為的,可是卻似乎冥冥註定而不可避免。

(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