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樸的介面,能不能吸引使用者,能不能賺錢?當我們想到流型設計的 iPod,那簡約的環狀控制轉盤,以及首頁非常簡單,卻蘊涵強大威力的網路搜尋引擎 Google,答案已經很清楚了。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許許多多要求「簡單」的呼聲,匯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簡單」可以是新興的商業思維,「簡單」也可以是沉澱心靈的生活美學,那麼,「簡單」可不可以是藝術——設計創意——的源頭呢?如果只能使用「簡單」的元素,例如基本的點線面,難道藝術家/設計師就會失去創意嗎?
有時候,我們需要把自己放到簡單的環境,去測試一下自身的潛能。或是要求自己僅僅使用簡單的工具,以拓展出另一種想像力,並且看看是否可以「窮則變,變則通」。台灣美術館的「數位藝術教育暨創作推廣計畫」,選擇 DBN(Design By Numbers)程式語言作為推廣的創作工具,目的之一,便是想要呼應「簡單的法則」,以及去挖掘「簡單」本身所可能蘊涵的豐富性。DBN可以讓藝術家,僅僅透過二十個指令,就能夠學習運用,進行創作。這些指令,不過是畫點、畫線、畫面等等,DBN沒有炫目的技法,然而,它可以讓我們回到點線面的基礎美學的架構之中。
DBN,也試圖為沒有程式背景的設計師與藝術家,提供一套進入數位藝術世界的簡易工具。它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美學運算小組的 John Maeda 教授所開發,John Maeda 是世界知名的圖像設計師、視覺藝術家、電腦科技專家,以提倡「簡單」,平衡「複雜」為己任,並且帶頭成立「MIT簡單聯盟」,他的目的是想重新定義人與科技的關係。他的新書《簡單的法則》(The Laws of Simplicity),即為了闡述「簡單」在商業、生活與藝術領域的價值。接著,我將以DBN範例,來呼應 John Maeda 的說法。
如果先忘記現成的影像套裝軟體,先忘記熱門的互動裝置,僅僅回到基本的點線面,我們是否可以發揮創意,嘗試出讓人感動的作品?以下有四個DBN範例,用滑鼠按一次畫面,範例便會開始繪圖,它們都是反覆執行單一函式(command 指令)的結果,該函式不超過二十行,而由容易理解的指令所構成。我們會發現,簡單的規則可以衍生出巧妙的複雜性。
此範例利用滑鼠在上方灰色 Bar 的位置,來決定螺旋角度 |
這些範例,也可以加入與使用者互動的可能性,例如根據時間差異、鍵盤輸入或滑鼠移動等等,來作為新的繪圖參數,增加更多的變化。它們的指令是簡單的,元素是儉樸的,可是讓人出乎意料之外,點線面的組合竟然豐富無窮,宛如簡單與複雜的相輔相成。如果不是因為我們先把自己放到簡單的環境、先規定自己運用簡單的工具,可能我們還領略不到由簡單開始的珍貴與意義。甚至可以這樣說,「簡單」能夠「開放」我們的心胸,觸及事物的本質,並且體會到多重的意涵,卻原本就在那的東西。
我相信透過DBN,我們可以學習在簡單中表達深刻,瞭解到數位藝術可以不是華麗炫目的技法,唯有「創意」才是永恆價值的所在。同時透過 DBN,John Maeda《簡單的法則》也正被我們所實踐著。當代複雜性科學(Complex Science)所談的碎形(前面提到的範例都是碎形)、 細胞自動機與人工生命等等,也是從簡單的規則開始,然後迸現出無窮的豐富性。簡單並非揚棄複雜,而是要讓我們從更恰當的角度去體會:簡單與複雜那微妙而「相互補償」的平衡。這也是微型樂園在本計畫的進階課程,希望將DBN,與碎形、細胞自動機、人工生命,連結起來談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