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
首頁
演講或授課
教學相關影片
數位藝術作品
文章或論述
細胞自動機
碎形幾何
碎形藝術館
數位、數學藝術館
DBN 藝術館
Processing 線上創作館
我的信箱是
sinner.aa@gmail.com
,歡迎
寫信
來請講或討論教學,謝謝
2009-10-28
莫比爾斯環的人生,與生命之層層回返
文章論述/文學哲學
前一陣子,有個朋友哀傷地對我說,他過著
莫比爾斯式的人生
。我的腦海馬上浮現:莫比爾斯環
(Mobius Strip)
的畫面。莫比爾斯環,這個匯集悖論與謎題於一身的紙帶,同時也吸引了科學與藝術界的關注。但是……
從人生的視角,莫比爾斯環,卻意味著某種曖昧不明、無法自拔的處境。我那位朋友說,他的人生必須改變,但是今天嘗試從這裡,明天嘗試從那裡重新出發,卻還是回到同樣的地方,就像沿著莫比爾斯環,就像希臘神話的西西弗斯,走下去卻始終回到起點。
我在替小說《Y先生的結局》寫推薦序的時候,介紹過莫比爾斯環,這種環是由紙條扭轉一百八十度,然後將兩端連接起來所構成的,它只有一面連續的曲面,它的起點與終點是重合的。這樣的性質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你可以拿出一枝彩色筆,從環上的某一點出發,沿著環面一直畫下去,但是請不要離開環面,最後,彩色筆又回到了原本的起點。
不想回到起點?把莫比爾斯環「剪開」不就得了?但是如果你拿一把剪刀,沿著剛剛畫的這條線把紙環剪開,糟糕,莫比爾斯環居然變成一個更大號的連續環,它並沒有斷裂,起點與終點還是重合的。
希臘神話的西西弗斯被諸神處罰,處於一種週而復始的勞動當中,西西弗斯也走在莫比爾斯的環面上,他命中注定要永遠推一塊巨石上山,當石塊靠近山頂時又滾下來,於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環不息。這種處境是否概括了無助的、輪迴的人生歷程?還是說,莫比爾斯環,從新的角度來發想,是中國太極觀念的另一個表徵?太極,循環不息,是一切運動的發動
者,形意裡的順化逆化的方向雖然相反,但是所沿著的路徑卻是同一條。
聽說太極的最高境界,是輪轉化一,返璞歸真。我雖然回返「我」,但是,是否境界有可能已經不同?倘若人生真如尼采所說的永劫回歸,當我們從莫比爾斯環的起點又遇到重合的終點,我們是得到更高的醒悟?還是更多的埋怨?我不懷疑,生命總是層層回返,從某個角度看,確實是如此,如果我們從這張圖的頂端往下看,這團螺旋線像是被生命的沉重負荷給壓得扁扁的,抬不起頭來,沿著這樣視角的螺旋線,
終點總是無奈的回到起點。
但是倘若我們用三維的方向去看它,去看人生,螺旋線軌跡卻是真真實實的層次更迭提高。以這樣的方式去想,好比是象徵生命接受了自己永劫回歸的命運,但是在境界上卻可以超越自己的命運。聽說,太極拳的身姿是運動的潛形,是順逆纏絲、非圓即弧的一系列螺旋動作,以螺旋形式、波浪前進,圓心卻盡量保持不變,虛領頂勁之間有沉美也有輕美。那位朋友的困惑,讓我想起,我走在莫比爾斯環的身影是什麼?是痛苦、絕望?對於生命有激烈的嫌惡,還是有一瞬間,我發現完全不同的東西,肯定了某個答案?
延伸閱讀:
〈關於過去——包容,抑或是憎恨〉
http://blog.xuite.net/sinner66/blog/5286746
〈阿特拉斯,與卡繆的西西弗斯〉
http://blog.xuite.net/sinner66/blog/4739272
〈《心靈雞湯》裡的〈海盜〉〉
http://blog.xuite.net/sinner66/blog/4903984
〈No Pain No Gain:不經一番寒徹骨〉
http://blog.xuite.net/sinner66/blog/14314715
碎形幾何 Fractal 教學網
人工生命/細胞自動機教學網
阿特拉斯個人首頁 (舊)
阿特拉斯的部落格 (舊)
DBN 創意教學與台灣數位藝術教育
創意思考——從土司留言烤麵包機談起
陽明大學演講:談跨域思考/創意思考
DBN、歐普藝術與視覺效果
DBN 與康丁斯基的《幾個圓圈》
談碎形與音樂:從形到音的美妙遞變
淺談混沌理論,與對藝術、建築的啟發
「軟體藝術」與人工生命的相遇
軟體藝術、碎形與生物形態
軟體藝術、人工生命與計算機仿真
軟體藝術、衍生性藝術與細胞自動機
DBN 結合 Logo 觀念以實現碎形
Logo 小海龜實現碎形繪圖程序
碎形幾何內涵與 Logo 程式繪圖
談碎形與藝術:她的終點是秩序美?
談碎形與藝術:絕美 Mandelbrot Set
談碎形與藝術:自我相似之結構套嵌
改善民眾行為的實驗:音效垃圾桶/鋼琴階梯
鳥兒電線站位,譜成創意的奇妙樂章
帕洛克滴流畫帶來的當代科學、美學觸發
我看數學與藝術,兩種文化之後
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數位藝術:沙漾流域
《蝴蝶效應》:人生不可忽視的小細節
米勒《拾穗》,與藝術創意的發想
帕洛克:從《薰衣草之霧》談起
當《達文西密碼》碰上貝克漢
米勒的名畫《拾穗》復活了?
繪畫藝術裡的 Narcissus,與畫家風格
畢卡索《哭泣的女人》之動畫新解
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
《沒有我們的世界》:如果人類突然消失
談無限概念中整體與部分的對應
談人類侷限/科學是否終結
《從零開始》,追蹤零的符號與意義
第二次導讀《從零開始》,談隱喻的零
推薦張景中的《數學與哲學》
推薦《哈利波特的魔法與科學》
《天使與魔鬼》:科學與宗教的爭戰
黃金比例:數學、藝術到大自然的瑰寶
裴勇俊「黃金比例」的招牌微笑
極具巧思的哲學之旅:《櫥櫃裡的哲學家》
莫比爾斯環的人生,與生命之層層回返
《香水》文壇大師徐四金的《愛與死》
蘇格拉底的「我只知道一件事」
馬塞爾的「愛與死亡」
導讀李偉俠的《知識與權力》
上帝全能的論辯與理性認識的侷限
導讀《存在的勇氣》,田立克
從《萬法簡史》的烏龜談起
關於過去——包容,抑或是憎恨
巴斯卡:人是會思想的蘆葦
阿特拉斯——扛著地球的人
推薦序:比《駭客任務》更瘋狂的心智空間
《Y先生的結局》之後,讀心術與隱形術雜想
《黑天鵝效應》:我不要當火雞
《黑天鵝效應》,與火雞命運交響曲
《物理屬於相愛的人》:謀殺想像的雙重謎底
《測謊機男孩》:敏感兒童的心理歷程
《博士熱愛的算式》:記憶與愛情
讀到《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
達文西密碼之前傳:《天使與魔鬼》
《大騙局》:政治與科學的驚悚佳作
《說不完的故事》:從空無開始
飼養「一隻叫浮士德的魚」
《巨獸》腳下踩不散的堅定身軀
《穿條紋衣的男孩》:童話悲劇的寓涵
《燦爛千陽》、鐵達尼號與等待果陀
當《哈利波特》遇到賽局理論
赫塞的藝術觀:《知識與愛情》
赫塞的《流浪者之歌(悉達求道記)》
以赫塞的作品為例,談文學評析 (一)
以赫塞的作品為例,談文學評析 (二)
浮士德,與赫塞筆下的哲學家、藝術家
談《漁夫和他的靈魂》與《浮士德》
談兩則美人魚的童話故事
《心智重塑》前傳:腦袋的魔術師
《上帝在玩擲骰子》:生命的時間詩學
談弗洛伊德與拉康的潛意識理論
《薛西佛斯也瘋狂》:談強迫症
強迫症:精神科醫師的經驗與感觸
從「足球金童」貝克漢的強迫症談起
高峰經驗:觸及生命的存在價值
心理治療與《叔本華的眼淚》(一)
心理治療與《叔本華的眼淚》(二)
泰戈爾: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
《心靈雞湯》,收藏女人的故事
《心靈雞湯》裡的〈海盜〉
〈路標〉、海盜與阿特拉斯的相遇
〈圓一個大學的夢〉講題大綱
〈圓一個大學的夢〉演講記趣
柏拉圖:詩人被逐出理想國之外
試談拉康的鏡像階段
以拉康的理論重新書寫 Narcissus
關於神學之一二事
導讀《沉思錄》,巴斯卡 (一)
導讀《沉思錄》,巴斯卡 (二)
談人性中的惡
《追風箏的孩子》裡的人性軟弱
超越《追風箏的孩子》的《燦爛千陽》
卡拉瓦喬31億名畫,差點變垃圾
談因果關係的邏輯性質
談因果關係與邏輯關係 (一)
談因果關係與邏輯關係 (二)
談科學定律的定義性觀點
談因果關係的概念
談因果律與決定論
談排中律與其它知識問題
談心腦同一論與唯物主義 (一)
談心腦同一論與唯物主義 (二)
《無限探索無限》,談無限與近代物理學的相遇 (一)
《無限探索無限》,談無限與近代物理學的相遇 (二)
《零的故事》,動搖哲學、科學、數學及宗教的概念 (一)
《零的故事》,動搖哲學、科學、數學及宗教的概念 (二)
導讀《皇帝新腦》,彭羅斯 (一)
導讀《皇帝新腦》,彭羅斯 (二)
關於悖論與科學革命
從羅素悖論看集合論悖論、邏輯悖論與語義悖論
試談理性認識的侷限 (一)
試談理性認識的侷限 (二)
試談理性認識的侷限 (三)
試談理性認識的侷限 (四)
試談理性認識的侷限 (五)
試談理性認識的侷限 (六)
模擬、預測與真實 (一)
模擬、預測與真實 (二)
回顧《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
《豐臣公主》:牽動百萬人心的歷史情懷小說
《末世之城》:緊握生命中最後僅存的事物
真摯聆聽:《一片花海的聲音》
《黃金人生的入場券》:遊樂園的心理治療術
《偷書賊》:撼動死神的獨特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從神秘的激情談起
《天使與魔鬼》電影幸好比小說少了惡毒
《為愛起程》:托爾斯泰生命最後一年的終站
米勒畫展開幕,我與馬英九都變落湯雞
人生很讚的五句話,我也補上一句
《這一生,你為何而來》:活在當下,活出自己
朱德庸:跳樓後,生命意義的重審
從天際到地平線,遇到彩虹的盡頭
DBN 與 John Maeda《簡單的法則》
全都充滿愛:All is full of Love
兼談《狼兄弟》與《哈利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