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底,我收到一封產品概念介紹的電子郵件,如圖所示,這是個既神奇又有樂趣的「土司留言烤麵包機」:這款烤麵包機在頂部設計了一個留言板,你可以將留言寫在上面。但這並不是它的最終目的。這款概念產品,可以將你寫在留言板上的文字直接「烤」到麵包上。當你取出烤好的麵包時,上面就會留下相同的留言,這樣的話,留言被記住的機率應該就會大大增強了。而且也能讓烤麵包這樣平凡的事情變得充滿樂趣。
體會一下,當你早上為心愛的人製作早餐時,當他看見烤包上面有你深情款款的俏皮話……就已經飽一半啦!這個留言烤麵包機,外型酷似光碟機,它可以為趕著吃早餐的人提供工作行程的提醒,或是替孩子在土司上畫個祝福的圖案,讓他們整天都記得溫馨、幸福的味道。我們在市面上可以找到許多能在土司上烤出花樣的烤麵包機,但是我們從來沒看過,像這樣可以直接用書寫方式,就把文字「印」在土司上的產品。
你很可能想要一台這個產品,「哪裡買得到,趕快告訴我!」——很可惜它還沒有量產上市,它目前仍然在概念設計的雛形階段,不過我們可以預期,像這樣有創意的、詢問度這麼高的烤麵包機,面市後一定會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小家電。這個產品其實是台科大的學生曾殷詩(Sasha Tseng)設計,是燦坤「2010美食烹調新世紀,家用小家電設計競賽」的銀獎作品,正式名稱為「Toast Messenger:烤訊息麵包機」。
一件有可能累積出商業能量的創意產品,除了新穎、打破常規的特徵之外,它還需要有「價值」,而這個「價值」往往不是單面向的。「烤訊息麵包機」的創作構想便是:烤麵包機的用途不再只是製作美味的土司,更是一種溝通,利用土司傳遞訊息的行為,讓食用者與烹調者培養彼此的感情。所以我們看到,有價值的創意是結合有(可能表面無關的)不同的面向,而能夠獲得額外的收益。也就是說,如果設計者只是想到製作食物的器具,而沒有想到生活美學的、或是滿足心理需要的層面,那麼這個產品便不可能讓人們這麼心動。這裡的創意,實際表現的便是——食物與分享、或是食物與訊息(溝通)——這些不同層次的交會。
然而,我想點出的是更大的題目:怎樣的思考模式,才能夠創造勃然迸發而有價值的新構想?造成好點子層出不窮、讓靈感碰撞源源不絕的條件又是什麼呢?順便讓我延續,我之前在文章〈陽明大學演講:談跨域思考/創意思考〉最後提到的問題:如何不受限於單一思考,如何吸取與融匯不同領域的知識。簡單地談,我從以下的例子繼續。
曾經有廚師把兩道違反直覺的烹飪素材,印度泥烤用的鹽漬醋泡醬,跟煙燻鮭魚結合,結果卻是口味美妙至極。喜歡喝「創意」調酒的年輕人,想必相當熟悉這種不同口感的交會,例如白巧克力馬天尼:這個調酒會讓人誤以為是牛奶,粘在杯沿的一圈可可粉與酒炮製出特殊的口感,先甜後苦,繼而是伏在喉嚨裡,久久不散的酒香,以及吞嚥時精神為之一振的刺激感。這樣的廚師或調酒師,在接觸不同的食材、調料之後,擅長的是打破傳統烹飪的界線,大膽嘗試,將不可能的組合,化為奇妙的風格。
紐約有一家用不同方式經營的餐廳,讓顧客們耳目一新,因為這家餐廳沒有菜單——餐廳大廚想到一種改變「遊戲規則」,又能讓顧客愉快、廚師發揮飲食創意的經營方式。大廚告訴每位顧客,今天從市場買了哪些食材,顧客可以選擇自己要的食材,大廚會為顧客創製一種主菜,特別為每位顧客烹製。這讓顧客有一種期待,與享受飲食的吸引力。這便是讓人心動的「價值」。無論是食材的調配,還是經營方式的改變,他們都發揮了創意思考,打破了一般人的慣常邏輯,不受限於聯想障礙。
上面我舉的例子,從土司留言烤麵包機到餐廳的經營,是因為他們做了一些事情、跨越一些條件。像廚師為了豐富食材,他會想要接觸不同文化。從事產品設計的人,像是曾殷詩,他不只有工業知識,也會對顧客心理有所瞭解,他們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學習。那位大廚則是扭轉了經營的假設,發現有趣而獨特的看法。做創意思考的人,還需要對事物採取不同觀點,讓那些觀點去隨機碰撞,以捕捉、得到加倍的收穫。
這兩篇文章:〈陽明大學演講:談跨域思考/創意思考〉、〈創意思考——從土司留言烤麵包機談起〉,紀錄了我上次演講的內容概要。前者著重在跨域/跨際思考,後者則是著重在創意思考,以及不受限於聯想障礙的一些方法。如果想到其他有意思的例子,我再繼續談下去。
延伸閱讀:
〈網路追追追/可以在土司上留言的烤麵包機?〉
http://www.ettoday.com/2007/11/19/91-2189271.htm
〈陽明大學演講:談跨域思考/創意思考〉 http://blog.xuite.net/sinner66/blog/14540561
〈米勒《拾穗》,與藝術創意的發想〉 http://blog.xuite.net/sinner66/blog/15463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