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系列課程規劃之理念與架構)
目標:理工科技背景(功能取向)與人文藝術背景(創作表現)的對話
▋軟體藝術的範疇認識
▋連結到:基礎 DBN
架構: 媒材革命、數位藝術、視覺設計
|
|
當代科學前沿——電腦科技——藝術美學
|
|
碎形幾何、混沌理論、人工生命、系統科學
方向:根據授課對象,方向分為兩類,即從「理工科技」談到「人文藝術
」,以及從「人文藝術」談到「理工科技」。例如「理工科技」的
學生熟悉程序語言的概念,授課的方向,便是希望「理工科技」的
學生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去連結,去嘗試內化「人文藝術」學生所
熟悉之創意直覺的那些面向。
理工科技背景 ←→ 人文藝術背景
左腦 ←→ 右腦
藝術作品的科技成分 ←→ 創意成分
▋理工科技(語言的)→ 熟悉程式語言——迴圈
——邏輯指令
——副函數呼叫
→ 思考特徵 ——數值化
——程序化
——模組化
▋人文藝術(概念的)→ 熟悉創意直覺——造型
——色彩
——視覺
→ 思考特徵 ——整體化
——審美化
——情感化
|
|